闲逛魔都玻璃博物馆三

白蚀丸价格 http://m.39.net/news/a_9334275.html

大家好,水缸又来闲逛啦~

在玻璃博物馆的第二期中,我们边逛边欣赏了不少位于主馆二楼的玻璃艺术品,在本期中我们会把剩下的艺术品看完后到主馆新馆探寻一个新展的作品,好了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水缸的镜头一起在博物馆遨游吧~

看着像套娃的玻璃瓶作品,是名为《圆形花瓶》的作品,不过作品背后的设计思路水缸有点不是很想深入了解.....

靠近一点再来一张“一年”,其实已经是换了个拍摄面。

来的这天正好有在H5展厅的《有人喜欢冷冰冰》临展,这是上海玻璃博物馆以自有收藏进行策展的一次尝试,展出的二十余件作品涵盖玻璃艺术、设计、平面绘画和影像等多种类别。

展览分为三部分,从玻璃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转译开始,以作为认知媒介的玻璃为中转,落于玻璃艺术以外的广阔可能。自无所不能起,以无处不在终。

这是来自美国艺术家约西亚迈克尔赫尼年的作品“水晶风景画”。扭曲的镜面反射出变化的风景,抽象的水晶塔在视线中幻化而出。

荷兰艺术家艾伦乌泽尔曼的作品“无题09”。玻璃能玩弄光线实现对客观世界视觉上的扭曲,就像眼镜矫正视力;然而在我们的眼睛中就存在着“玻璃体”,无论眼前是否有玻璃的无形屏障,我们早已身处光影变化的游戏中了。

来自瑞士艺术家洛里斯雅卡德和丽维亚劳柏年的作品,“微醺的玻璃杯”。

工业批量生产的玻璃杯被重新加热到微微软化塌陷,又不完全丢失杯子原本行态。模块化制作的个体重新拥有了自己的个性,扭曲打着转的样子像极了我们酒正酣、以醉眼看世界时独一无二的视角。

软木塞U盘玻璃瓶,看起来更像一个商品。

记得日本有个U盘好像是在玻璃瓶里封装了小鱼,有点怀疑这盘的质量是不是靠得住。

一组装在玻璃瓶里的微缩景观。

这种的买回去作为装饰其实也不错,不过就是容易被碰的找不到。

左边两瓶有点分不清是什么,左三是乔木与树下的自行车,右三是夕阳海上的帆船。

左二是恐龙骨架,大瓶子看着有点像沙滩。

最右是海中的椰子树。

左一这是触手么?还是理解为植物的根须更好。

来自英国艺术家安德鲁布华顿的窑铸玻璃作品“画布”,用玻璃浇铸出的画布,和画布上描绘的玻璃,二者谁是谁的真实?

玻璃榨汁器,左边的是约年带有黄色调的透明玻璃,右边的是年亚马逊购买的无色透明玻璃。

经典的榨汁器生产历史跨越百年,不过被博物馆收藏这一行为本身为玻璃器赋予了更多意义和价值吗?

来自中国艺术家庄小蔚年的作品,向正方形致敬II。

虽然拍的可能有点歪,但右边透明玻璃是个正方形,这个作为主体给予了向上飞升的轻盈感。

同样是来自庄小蔚的向正方形致敬I,两件学院派玻璃作品向约瑟夫亚伯斯的《向正方形致敬》致敬。

来自德国艺术家门德尔海特年的吹制玻璃作品《积云》和《银镀积云》。一朵云可以是——柔软的,轻盈的,工业的,冷峻的,同一种材料会因为表面处理的不同而拥有了截然不同的气质。

来自墨西哥艺术家何塞德拉奥年的硼硅玻璃作品《折光球》。夜晚捧起水会在手心托住一个月亮,用玻璃托起水会收获什么?也许是更多的光。

平平无奇的玻璃瓶,在装了水后会因为背景而发生奇特的变化,与上图是同个作品不同的观察视角,有着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

来自英国的艺术家塞巴斯蒂安伯涅年的作品《透过玻璃》,这是一个倒置的玻璃酒瓶,视线透过扁圆瓶身就像来到了一个颠倒的奇异世界。

来自加拿大艺术家斯蒂芬妮弗赛斯和托德麦卡伦年的硼硅玻璃作品《漂浮玻璃球》。

玻璃球被绳索牵引着在空中悬荡,宛若漂浮在平静的水面,当蜡烛在球内点起,仿佛一个个浮游的梦境。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也逛了不少内容,又到休息时间,最后惯例的求一波转发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