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地球上生活过的一群最成功的动物。
恐龙王朝纵跨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它们曾经是地球的霸主,地球的王者。
踩在禄丰的土地上,“沧海桑田”这四个字立即凸现于眼前,不是诗人笔下时光飞逝的惆怅,却是一种穿越时空笼罩下的震撼,确切而悲壮。
我们脚下踩着的,是形成于亿年以前的红土地。
多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禄丰一带的群众,在山谷溪边劳作时,常可拣到形状奇异的石头,他们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的骨头,敬而仰之,顶礼膜拜。困难时期,山里人无钱买油灯,胆大者便将“龙骨”石头拣回家中,利用脊椎骨的凹陷面点起了油灯。
也有更胆大者把较为完整的“龙骨”整具抬回家中,放在门前当作镇宅防妖之用。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迷雾,一直笼罩着这里无垠的红色山谷,而“龙骨”静静地躺在山梁上,日晒雨淋,慢慢风化……
龙骨之灯里藏着王者的前世今生
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卞美年”的学者,意外发现了这些神奇的“龙骨”。
那是年10月,地质学家杨钟健的助手卞美年和技师王存义,从马街(今元谋)盆地调查回程,在禄丰停留。
时值抗日战争期间,因修筑从昆明到缅甸的公路,从禄丰盆地穿过。在当地施工的民工说:禄丰市城西北,沙湾一带有“龙骨”。
由于对地质古生物学的敏感和经验,卞美年知道这决不是几块简单的石头或者什么“神龙”之物,它的科学价值非同小可。
因为长期以来,禄丰盆地红色岩层被认为是新生代的沉积物。卞先生希望找寻可以鉴定的化石,以便更精确地测定这里暴露的红色岩层的堆积年代。于是,卞美年和王存义决定在禄丰进一步调查。
卞美年和王存义在禄丰的考察是令人兴奋的,他们首先在金山沙湾村东北的一条沟中发现了化石。
此化石为一串出露的颈椎,凭借王存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他知道这是一具比较完整的动物化石。他们决定进行发掘,并将这一决定电告了杨钟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保存实力而向南方迁移,多数迁到了云、贵、川三省。
杨钟健时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昆明工作站站长,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调派年轻的技工杜春林赶赴禄丰,协助卞美年和王存义工作。发掘工作进行了将近两个月,采集了40余箱化石。
在这批化石中,便有我国第一具完整的、长5.9米的恐龙骨骼化石,杨钟健把它命名为“许氏禄丰龙”。
为何不叫“杨氏禄丰龙”呢?
原来,杨钟健在对化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国内缺乏相应的对比资料。这时,他的导师——德国古生物学家许耐教授,在研究资料和经费上给予了他很大帮助,使他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为表示感激之情,杨钟健欣然将禄丰发现的恐龙,定名为“许氏禄丰龙”。
第一具许氏禄丰龙化石标本面世
年,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具复原装架的许氏禄丰龙化石标本,公诸于世,陈列在四川省重庆的北碚。抗战胜利后,随迁至南京。
目前,许氏禄丰龙的正型,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动物馆。与禄丰龙同时发掘出来的,还有一批脊椎动物遗骸,它们被称为“禄丰蜥龙动物群”。
年,杨钟健在中国《地质评论》上报告了禄丰盆地的发现,并指出:禄丰蜥龙动物群的发现,标志着中国脊椎动物化石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进展。我们有许多种恐龙化石,代表着恐龙的祖先种类。我们知道上三叠纪是恐龙发生的时期,而在全世界知道的并不多,就是南非的上三叠纪地层,也没有我们所得的材料多而完整。
“至于德国南部和北美,那就更为破碎,而不能和我们相比了。禄丰各种蜥龙动物群的意义,不但在世界上增加了一个重要地点,而且也为古大陆如何连接,如何分布的陈旧说法提供了新的材料,予以新的纠正。”
“许氏禄丰龙”的发现,证实了禄丰盆地紫红色的地层,其实是中生代的三叠纪与侏罗纪时期形成的。禄丰龙不是肉食类,而是新属种。
杨钟健因此赋诗一首:“千万年前一世雄,锡(通‘赐’)名许氏禄丰龙。种繁宁限两州地,运短竟与三叠终。再造犹见峥嵘态,像形应存浑古风。三百骨骼一卷记,付与世者究异同。”
禄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恐龙原乡”
因此,禄丰盆地成为生物考古的圣地,中外古生物学者纷至沓来。这当中,便有一位不速之客。
奥拉尔神父是天主教教会学校,原北平辅仁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的教务长,他对化石很感兴趣。曾委托禄丰教堂的一位传教士,在禄丰帮助他收集化石。
年,奥拉尔因从事不正当的传教活动,被中国政府驱逐。在出境时,一部分大型化石被我国海关扣留;但有一些小型化石却被他带到了芝加哥,交给了芝加哥菲氏博物馆保存和研究。
这批化石中,有恐龙、鳄型类、蜥蜴类和早期的哺乳动物,如中国三尖齿兽、摩根兽等。
我国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年访问芝加哥菲氏博物馆时,在标本库中看到了这批标本,标本编号使用的是辅仁大学号码。按国际法规,这批标本应归属于辅仁大学,亦即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
化石资源流失海外,令人心痛。
然而,作为地球留给人类的共同遗产,恐龙化石的发掘及研究成果,受到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