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通讯员杨琳惜匠人:钟宏云匠作:武义大漆茶碗创作材料:大漆创作工具:刮刀、发刷、画笔、刻刀、调漆板、箩筛、粉筒创作时间:一年红绿交映的底色,由上至下分割出错落有致的几何纹,星星点点如瓷碎状,杯身闪耀着一层细腻的光亮,观之雍容缤纷,触之润泽柔韧,尽显中国的古典器物之美。这盏华美的瓷杯不是直接烧制出来的,而是在素瓷胎上,用大漆层层髹饰,一片片嵌上蛋壳,经历了十几道工序才蜕变而成,是将婺窑瓷器与漆画融为一体的大漆茶碗。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漆器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人钟宏云展示了这只亲手制作的茶碗,让来自德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专家与同行大开眼界,震动了国内外漆器界。今年54岁的钟宏云,身板硬朗,声音洪亮,头发往脑后扎成一股,举手投足间都是艺术家的气息。16岁时,他跟随同村一位会做漆器的师傅学习上漆,凭着专注和踏实,钟宏云很快出师,成为了一名职业髹漆艺人。竹胎(犀皮漆)“那时候人们用的都是手工制品。我跟师傅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服务,或是定做漆器,或是做些修补的活儿,很苦但是很有趣。”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机械生产凭借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取代了传统手工制品,漆器也逐步淡出生活用品市场。三层木胎首饰箱钟宏云认识到,在工业化生产铺天盖地的大环境下,漆器不能再简单地满足于生活用品市场,它的定位应该有所转变。怀着对大漆髹饰技艺的热爱,年,他在武义创办了“漆香草堂”,专门从事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研究,并开始着手研究已失传的瓷胎漆器工艺。谈起古法技艺,钟宏云更是来了劲。他说,世界漆器起源于中国,中国漆器则来自浙江。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就是在杭州跨湖桥遗址发现的,距今已有多年。我们的先祖从漆树上获得了天然的大漆,把它涂抹在木器、陶器上,用来防水、耐腐,既保护胎体,也可以保护贮藏在漆器里的物品。古话说,“滴漆入土,千年不坏”,武义古刹延福寺中的立柱就用了大漆髹漆,历时八百年而常新。大漆瓷,也称为“瓷胎漆器”,始于汉代,明清以后享誉江南。大漆瓷器工艺繁复、技艺高绝,熟练掌握技艺的匠人少之又少,在漆器中亦数贵重。清代雍正帝曾两次下旨“定制”瓷碗,上釉“内有外无”,专门用来备制瓷胎漆碗。在漆器工艺里沉浸半生的钟宏云,对大漆瓷器的古法技艺十分着迷,无奈这门技艺因为太繁复,多半已经失传。心有不甘的他,走访了北京、四川、福建等地,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反复实验。滤漆“要对陶瓷上漆,难度非同一般。配方、湿度、粘合度,这些因素稍微有一点改动,结果便会完全不一样。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只好靠自己摸索尝试。”经过三年的沉淀,钟宏云终于摸索出一套“瓷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并与当地的千年婺窑青瓷相结合,让这门失传已久的技艺重见天日,大放异彩。上漆“以合适的温度、湿度配制底漆,髹涂在烧制成形的瓷器胎体上,并打磨光滑。”套盒磨漆画(蛋壳镶嵌)钟宏云摩挲着上了底漆的瓷碗,表面呈现出了纯粹的黑色,“‘漆’黑一片成语就是这么来的,还有一个成语,如胶似‘漆’,我们在器物表面用漆勾画,贴进描金,还会嵌贴螺钿、蛋壳、玉石等装饰材料,依靠的就是大漆极强的粘性。”描线贴金贴金撒粉打磨打磨推光传承瓷胎漆器工艺的同时,他还大胆创新,拓展武义大漆髹饰的使用场景。除了常规的木坯、竹坯,他还采用布坯、不锈钢坯与漆画相融合,创作出漆器挂画、漆器保温杯等日用品,让古老的技艺走进寻常百姓家。描金套盒屏风钟宏云的工作室内,屏风、花瓶、砚台、套盒,瑰丽丰富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漆器是纯手工制作,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漆器并非纯粹的商品,里面包含着制作者的感情。”去年的金砖国家峰会上,钟宏云制作的大漆盒子还被选定为国礼之一,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站在国际舞台上。在钟宏云的影响下,钟宏云的妻子徐德兰、儿子钟奇君,全部投身于漆艺事业中。经过一家人的共同努力,现已恢复了兴于“瓷胎”髹饰技艺、犀皮漆工艺、漆砂砚、镶贝工艺、唐代古琴工艺、金缮工艺等失传已久的工艺。这项技艺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慕名前来学习。贝壳镶嵌套盒《兵车行》东瓜瓶漆砂砚“制作漆器不仅需要技巧,还得有毅力。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好学,这点让我很欣慰,”钟宏云说,“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门技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