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存巷楼仔下巷幽幽古巷惠存旧好泉州网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306/8720484.html

泉州网8月29日讯(记者张素萍李波玲王柏峰实习生王泓鑫文/图)惠存巷不长,东西走向,约莫一两百米。巷子两边,或红砖古厝,或现代民居,一家连着一家,幢幢楼宇,鳞次栉比。墙上是粉黛天成的红砖白石,脚下是古朴厚重的青青石板,为小巷平添几分古韵悠悠。

老街坊们道不出巷名由来,但他们记得小巷旧名“金刚巷”。民国11年的《泉州市图》告诉后人,今天的惠存巷口,昔日曾立着一座金刚菩萨庙,上世纪20年代辟建马路时,小庙被迁至临近一无名巷。从此,无名巷成为“金刚巷”,原来的“金刚巷”则易名“惠存巷”。

巷中,昔日恢弘的林氏双古厝,曾是一抹令人难以忽略的泉州红。在新旧交替的变迁中,古厝湮没在漫漫长河,留下曾经的书房,和一段难以考证的“池亭林”传奇;巷尾的辅德庙,人称“惠存宫”,是古时慈济铺惠存境的境庙。惠存巷往北是楼仔下巷,因巷子地势略低,且旧时建有成排木板楼房,小巷因而得名。巷中40号是泉州花灯省级传承人曹淑贞的家,也是她的彩扎工艺品“博物馆”。在她的带领下,曹家一门四代30多人均擅制花灯。

伫立小巷,平淡小日里的巷中人家,备一壶寻常老茶,煮三两家常,遥忆小巷旧时光,静养一怀恬静。孩童嬉闹的欢笑声,和偶尔开门的吱呀声,愈发衬出小巷的幽静。

老巷仁医门下多高徒古厝昔日恢弘剧中寻

宁静的惠存巷

老巷名医家喻户晓仁心仁术代代传承

壹惠存巷12号

年过古稀的洪秋培与弟弟妹妹们,于祭祀先祖之日,再次相聚在充满童年回忆的中山南路老宅。年前后,这处老宅曾全部翻修过,如今50个年头过去,兄弟姐妹们陆续搬出去,老宅却始终是最温馨的港湾,是大家的“根”。

记忆里,这处小庭院,是兄弟姐妹八人嬉戏追逐的玩耍场地;印象中,病人们上门求医,父亲认真严谨的神色,总能让孩子自觉退居后院,不敢打扰。

一代仁医洪丕焕带出名医林禾禧

洪秋培的父亲洪丕焕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从医30余年,擅长内科、妇科诸症,尤重儿科。洪丕焕的学生当中,就有如今家喻户晓的泉州老中医林禾禧。在恩师洪丕焕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林禾禧与其形影不离,至今仍难忘恩师容颜。

“没有洪老师,就没有林禾禧!”林禾禧印象中,恩师是一位对病人体贴、对学生严厉的中医。洪丕焕总是站在病人的立场出发,量力而行,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分用,尽可能用最便宜的药治好病人的病。

对待学生,洪丕焕认真又严格。“我清楚记得那是年的11月,医院成为洪老师的学生。”林禾禧说,把汤头歌诀背得滚瓜烂熟是中医基本功,在恩师监督下,只要有一句背不顺溜,就要从头开始,谁都不可浑水摸鱼。林禾禧至今仍难忘恩师的教诲。惠存巷洪宅,于他而言,就像是另一个家。

每次下班,洪丕焕总会带着林禾禧等徒弟,沿着打锡街一路走到惠存巷老宅,一边讨论今天遇到的病症与药方,总结反思。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林禾禧之后的人生路。

洪秋培向记者诉说老宅往事

子承父业学中医习得一身好医术

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对待儿女的教育更是不曾懈怠。洪丕焕儿女众多,个个皆有出息。大儿子洪秋柏曾于武汉读军校,是一名通讯兵;继承父亲衣钵的洪秋培是二儿子,医院工作;三儿子洪秋铭是泉州七中退休语文教师;四儿子洪秋敏是退休药剂师;五儿子洪秋波则是一名工人。而三个姐妹,也在各自从业领域里发光发热。

“父亲让我去学医,我就听话去学了。”年,洪秋培带上行囊前往福州研读中医,直至年父亲逝世,洪秋培都与父亲聚少离多。

慢慢追寻着父亲的脚步,带着父亲的期望,洪秋培在医学道路上渐行渐稳。毕业后,他参加上山下乡,在三明宁化不遗余力帮助乡亲们看病,这段经历给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年,洪秋培被分配到永安一处煤矿当工地医生,继续在基层接受各类疑难杂症的考验,也练就了一身真本领。

三代从医妙手仁心悠悠药草真情不断

“在基层,什么病都要会看。”年,漂泊多年的洪秋培终于回到家乡泉州。年,医术精湛的他已能独当一面,顺利进入当时还坐落医院工作,直至年退休。偶尔,医院领导的洪秋培忙碌,看他不在诊室,便摸索着找到他办公室求医问药。多年的经历,让洪秋培深知基层医疗的重要性,他总是先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帮病人们解决问题。

洪秋培的小儿子洪冠宇也是一名医生,医院内分泌科就职,仁心仁术,不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