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成都古蜀文化,4000年史前遗址让人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成都的一座史前遗址——宝墩遗址。

说到中国的古文化,大家最熟悉的不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等,有几个知道宝墩文化?

说到古蜀文化,很多人只知道三星堆文化,有谁知道宝墩文化?

今天,我就来说说这个不被大家所熟知的古蜀文化——宝墩文化。

宝墩文化的遗址就在今天的成都市新津区宝墩村,宝墩文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如图:

大家注意看:新津区位于成都的西南面,这边更靠近四川盆地的边缘——岷山和邛崃山系。包括著名的都江堰。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

这和古蜀文明的发源息息相关。也许有人还不知道岷山和邛崃山的关系,以岷江为界,岷江东为岷山,以西为邛崃山。

而岷江,则是孕育了川西坝子(川西平原)的母亲河,李冰当年开凿玉垒山,筑都江堰,治理的就是岷江水;如果大禹真是汶川人,大禹治理的,也应该是岷江,而不是黄河。说远了,这个问题可以留言探讨。

就像黄河孕育了华北平原一样,岷江孕育了成都平原,华夏的祖先来源于华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和黄土高原,而古蜀人的祖先也同样来源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崃山和岷山,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不信大家再看看三星堆遗址的位置:

看看它和宝墩有什么共性?

那就是和岷山山脉平行。可以这样理解:古蜀人的祖先最初生活在岷山之上,随着地理条件的改善,古蜀先民慢慢沿着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开启了灿烂的古蜀文化。这一点,茂县营盘山遗址可以证明。

而三星堆和宝墩,则是他们进入成都平原后分布的不同区域而已。也就是说:古蜀先民进入成都平原并非只待在一个地方,而是广泛分布在整个成都平原。

三星堆一期和宝墩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和碳14检测确认。三星堆的优势在于:它存续的时间较长,一直延续到商周,经历了古蜀的5个时期;而宝墩,则在蚕丛时代结束后,不再辉煌。

好了,看看如今的宝墩遗址:

这里建有一个小广场,对宝墩遗址做了一个简介和游览指引。从现场氛围看:除了考古工作者,很少有人前来参观。

宝墩遗址主要发掘了古蜀人早期的城墙遗迹。其实说是城墙,还不如说是土墩,那个时候的城墙都是用土夯的,别说什么钢筋混凝土(开个玩笑),石头和砖瓦都没有。所以,不要期望史前城墙有多雄伟,甚至,它的主要功能不是防贼,而是防水。在都江堰修建之前,四川的水患才是头等大患,包括如今的成都下游龙泉驿区,都还经常发生内涝。

在碑文广场旁边,一座小桥对面,有一个宝墩遗址展示厅,大家可以先到这里充充电,了解一下古蜀文化,然后再游览不迟。

我运气比较差,去的时候刚好闭馆,说是整理。但也没看到什么动静,估计是疫情的原因,不想添麻烦。

看看宝墩遗址平面图,可以根据它设计的路线,围着城墙遗址转一圈。其中保存得较完好的一段是用建筑物保护起来的,就像自贡恐龙博物馆一样,采取的原址保护。

不过,展览馆也同样没有开放,我看了个寂寞。只有沿途拍了些照片,聊表慰藉。

这就是展览馆,就在眼前,但进不去。

还有宝墩文化工作站,看来地方政府对这里还是很重视的。

顺便拍了些川西林盘,新津这边很平,是典型的川西林盘风格的房子,大林盘、小林盘,穿插在一起,真羡慕这些本地人生活如此惬意。

一个意外的发现是:宝墩遗址附近是一个鲜花小镇,什么花我忘了,反正很漂亮,每年还要举办花节,民宿也很多,还有绿道,能玩儿一整天。不过,此时的我,已经没了兴致。

或许,遗憾也是一种美吧,这次没能看到宝墩遗址的真容,说不定,下次再来能看到更多精彩。

好了,宝墩遗址就说到这里,下一次,我们去看看第三代蜀王——鱼凫的遗址,敬请期待。

笔侠还拍了一些视频,稍后陆续奉送,大家多多支持。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请点赞和打赏,搞文化也要吃饭,谢谢!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