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普通二甲基硅油乳化的一种工艺

在带搅拌的容器中,先加入二甲基硅油复合物和乳化剂,然后,在加热和搅拌下,慢慢地加入温水。随着水量的增加,乳液有一个由油包水转为水包油的转相过程。因此,加水的速度必须慢而均匀。转相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乳液的贮存稳定性。所得物料进行机械研磨,直至获得所需粒度的乳液。机械研磨可采用超声波匀化器、压力喷射匀化器和胶体磨等。为了避免上述转相过程,可先将乳化剂溶于3-5倍的水中,再加入硅氧烷复合物,然后,使其在高剪切力下匀化,得到均匀的乳液。由于此种加料顺序避免了硅氧烷与表面活性剂受热而导致消泡活性低下的问题,同时,乳液性能也稳定。因此,有取代上述乳化顺序的趋向。假如所制得之乳液不稳定,则在发泡体系中,作为消泡剂应用时,表现出难以被分散的倾向:假如乳液不太稳定,则乳液无法贮存,虽然,破乳后,可经复原处理,但仍会影响消泡效果。有实用价值的乳液,必须具有贮存期6-12个月。实际使用乳液时,由于添加量较少,往往需要稀释。稀释后乳液稳定性降低,应尽快用完。有时,为了便于乳液的贮存,而将乳液附着在载体上,其消泡效果甚至超过乳液型消泡剂。常用的载体有无水三聚磷酸钠、过硼酸钠、硅酸钠、硅酸镁、硅酸钠和无水碳酸钠等。应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载体,如用于洗衣粉的消泡粉,则最好选用既能软化硬水又能减少洗涤污物浮渣的无水三聚磷酸钠。附着方式可以用溶剂溶解二甲基硅油,使其分散在载体上,或以水乳液与脱水晶体直接混合。混合可采用螺旋式搅拌机,也可采用其它混合技术及装置。所用乳液和载体的相对比例,根据其活性成分即硅氧烷复合物消泡剂水乳液含量以及在最终消泡剂中所希望的防止发泡组分的比例而定。以无水三聚磷酸钠为例,通常1mol无水三聚磷酸钠可以结合6mol的水。因此,混合时,乳液中水分含量应在完全与无水三聚磷酸钠水合所需量之下。为了使所得混合物具有流动性,产物需经干燥、粉碎。所制得消泡剂的优劣,通过先在实验室进行发泡一消泡试验来评定。常用的评定方法有:吹泡法、摇瓶法、消泡值测定法和倾注泡沫试验(又称罗氏一米尔泡沫试验)等。相同几种消泡剂用不同的发泡试验所得的消泡性能的评定结果不一定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选择相近的评定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