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一纸写得歪歪扭扭的留言,又一次成为讨伐熊孩子的导火线。
“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不给吃东西,又不给孩子跑啊,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不行吗!!!观众不是上帝吗!!!孩子就不是吗?!管得也太多了吧!!!”
事件在自媒体空间里发酵之后,机构媒体做了跟进,甚至有人喊出“把孩子赶出博物馆”。
但是,博物馆真有这么多“熊孩子”吗?对着一纸没有5W的留言“看图说话”,将博物馆里的“熊孩子”当成一个普遍性现象来大加讨伐,是不是情绪化的舆论场失焦?
博物馆里的孩子表现如何呢?我自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这几年,我带着我家的小孩子逛了各地方不下50家博物馆,既有国家级、省级的大型博物馆,也有市级颇具地方特色的博物馆,还有地铁、公安、汽车等专业博物馆。我的感觉是,大体上小朋友们在博物馆里还算文明,能够认真看展品,奔跑、打闹、大声喧哗的并不多见。
其一,愿意带孩子来博物馆的家庭,已经实现了一轮筛选,不会是对展览特别不感兴趣的。今年大年初二,我带小朋友到福州马尾的船政博物馆,原以为在春节这个景点会相当“冷门”,但是依然人流如织,甚至有的展馆颇为拥挤。其二,现在博物馆管理相当规范,工作人员、志愿者都会及时出来制止、疏导不文明和馆内不允许的行为。
我见过的博物馆最喧嚣的时候,并不是家长管不了无法无天的熊孩子,而是一些地方硬性规定中小学生需要到博物馆去刷课外活动的卡,结果导致一些没有心思来看展览的小朋友们,一窝蜂地挤在了博物馆里面,叽叽喳喳、奔跑、捉迷藏,本来他们就不是来看展览的,他们是来“领任务”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校组织孩子到博物馆春游、秋游,小朋友多了就容易“人来疯”,如果老师管理不力,就容易乱套。年,一位就职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网友就晒过:一群来自北京城区某小学的孩子在博物馆的圈椅上就餐之后,留下一堆垃圾,当时也引发了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