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普中国
“最大的问题就是,别人只是把我们这些国家当成数据和重要标本的提供者。”
撰文
小叶
历史上,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19世纪,欧洲帝国的海外殖民地理扩张带动了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欧洲探险家将在海外殖民国找到的奇珍异物标本打包回国,经博物馆精心打理,或收藏起来,或陈列展出。查尔斯·达尔文著名的小猎犬号航海之旅,从阿根廷到乌拉圭,让这位生物学家沿途收集了各类化石样本,送回伦敦后成为国内科学家潜心研究的对象。自此之后,类似的研究实践始终流行于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在以化石为基础的古生物学界。
到了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去殖民主义运动以及“全球化”理念的发展,科学研究也朝着全球合作的方向前进,殖民主义思想作为糟粕而被摈弃。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殖民主义思想似乎仍然是科学发展的“暗礁”。
一石激起千层浪
年12月,一篇发表在《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Research)期刊上的论文给古生物学带来了一大新发现,该文章介绍了来自巴西的全新恐龙物种:长鬃矛神龙(Ubirajajubatus)。这只恐龙生活在距今约1.1亿年前如今的巴西,身形和一只小鸡差不多大,全身覆盖着原羽,而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肩部两侧各有一对笔直纤细,宛如长矛的羽毛(见图1)。其属名Ubiraja在图皮语中意味“长矛之神”,指其肩膀上四根夸张的长矛状装饰物;种名jubatus是拉丁语,意味着意为“有鬃毛的”,指其背部的原始羽毛。
图1:发表于论文中的恐龙复原图,CCBY-SA4.0丨图源:维基百科[1]
在此之前,大部分有羽恐龙化石主要来自中国、德国等地,而长鬃矛神龙是第一只出现在遥远巴西土地上的有羽恐龙,因此对古生物学界意义非凡。然而,学界的欣喜没持续多久,就在文章发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众多巴西古生物学家纷纷质疑这块如今保藏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SMNK)的化石为非法所得,随后推特上发起了“矛神龙属于巴西”(#UbirajaraBelongstoBR[2])的大范围声讨活动,指责论文作者和SMNK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化石。
图2:完美保存长鬃矛神龙遗骸的争议化石丨图源:Smythetal.,doi:10./j.cretres..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巴西学界和巴西联邦检察办公室强烈要求SMNK出具化石合法出口的证明,并且要求返还化石。根据年巴西政府颁布的国家法律Decree98.[3],任何想要从巴西永久出口标本的外国方必须获得巴西国家技术和创新部(MCTI)的许可,而且必须要与巴西科研机构(后者负责申请出口许可)合作。而论文的两位作者——古生物学家EberhardFrey和DavidMarill——承认他们手中有一份巴西官方的化石出口授权(没有给出具体部门名称),但上面没有特别写明标本名称。Frey接受《科学》(Science)期刊采访时称:“化石为合法抵达德国,但我们无法给出恰当证明。”[4]。之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政府某部门发表声明支持博物馆对化石的合法拥有权[5],但这一声明彻底激怒了巴西的古生物学界,同时也没有说服《白垩纪研究》的期刊编辑。最终,迫于外界压力,对这篇让全球认识了长鬃矛神龙的论文,期刊做出永久撤稿的决定。
图3:Elsevier